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
关闭
欢迎 {{loginUsername}} 登录,退出 职聊 刷新简历 我的简历 简历预览 智能推荐 增值服务 修改密码 刷新职位 发布职位 预览主页 收到简历 智能推荐 会员服务 修改密码 求职者登录 招聘登录 会员注册 求职者注册 招聘注册 职聊 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App(安卓) App(苹果) 手机端 使用帮助 网站导航
选择城市
切换城市分站,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当前选择城市:总站
总站 {{item.sitename}}

中年职场 / 危·机 | 35岁辞职,他从企业高管转向创业

职场观察 转载 来源:

请用微信扫一扫 2017-06-01 11:17 {{clickNum}}

如果在外企呆到40岁,那时即使我想做点什么,恐怕也晚了吧。

决定辞职时,薛冰雷正值35岁。

此前薛冰雷在一家台资企业工作8年,做到部门经理,之后他去了一家民企。没到2年,他就决定辞职创业了。

彼时,2014年,正是创业潮风起云涌的时候。侧身于一堆80后、90后创业者之中,79年生的薛冰雷显得更稳健、步履也更慢些,“70后创业者毕竟不一样,想得比较多、比较远。”

做出这个选择,也是基于对中年危机的未雨绸缪,“如果在外企呆到40岁,那时即使我想做点什么,恐怕也晚了吧。”

即使你做到总经理,还是一个打工仔

薛冰雷说的70后创业者的“不一样”,不仅仅是行事风格,更是一种创业态度。

“90后创业者可能觉得创业就是在风口上赌一把,即使死了也没关系,可以再来。但我们70后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如何把生意做长久。”他顿了顿嗓音说,对我们来说,能否做成五年、十年,要活得有尊严,但也可能会变得瞻前顾后。

那一年,薛冰雷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了个盘点。他在外企已工作7年。那是一个比较注重管理文化的台资企业,七年中,他经历了多个部门,做过产品经理、销售经理。对所从事的工业化领域也有很深的理解。

2012年,他从这家台资企业跳槽,去了一家从事自动化的民企,薛冰雷担任副总,负责销售业务。

落差挺大。“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制度和规则,小公司往往靠裙带关系,还有些说不清的东西,我去的时候看到很多不足的地方,想改造这个企业,现在看起来有点过于天真了。”薛冰雷说,最终自己的经营理念和老板有些冲突,所以和平分手。

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有几个选择。

一个再回外企。基于他的资历,不少猎头找他,推荐产品经理、销售经理的职位。对此,薛冰雷心里有一本账,“我再做5年的话,依然会遭遇40岁危机,即使能做到总监,也只是一个棋子而已。”在他看来,很多外企在中国只是战略布局的一个分市场,如果业绩开展不好,所在的部门就会被无情砍掉,届时更难去找工作。与其留用40多岁的老员工,绝大多数公司宁愿花更低的成本招一个20多岁精力旺盛的年轻人。”

另外的选择是再次去民企,但他已经体验过。“很多民企都是野蛮生长的状态,本质上就是老板一个人的公司。一方面你很难碰到一个适合你,相信你的老板,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的角度看公司是不一样的,即使你做到总经理,还是一个打工仔,想去影响一家有一定发展历史的企业,其实是很难的,任何一个企业,骨子里流的是创始人的血液和文化,这个很难改变。

2014年,薛冰雷的孩子刚刚出生。他的妻子在国内知名外企工作,已做到高级经理,家里有一定经济基础。“我和老婆深入谈过,她也支持我创业,给了我百日的调整期,还拿出了20万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 薛冰雷记得,妻子当时对他说,“我能支持你的就这么多,这也是一道防火墙,如果这笔钱用完了,你的事业仍然没有起色的话,那你还是去打工吧。”

最难时,他的钱都花完了

35岁的他一头扎进了创业的大海。

薛冰雷从一开始创业就没想过做老本行,虽然依旧看好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但这是一个传统并且资金密集型行业,对创业者而言比较难启动。

最终他锁定了餐饮这个行业。“我不是要开饭店,而是想服务餐饮行业。”民以食为天,餐饮企业是一个竞争激烈充分市场化的行业。他试图从中攻破,获取一杯羹。

薛冰雷先是选择做餐饮软件代理来切入这个市场。每个餐饮店都有软件结算系统,他就先代理别人的软件,以此来了解整个餐饮行业的管理流程。“当做了代理以后,发现餐饮软件市场其实很乱,里面的坑非常多,据说国内有上千种餐饮软件,其中最大的公司也就几百人,市占率不足5%,大多数餐饮软件公司也就是十几口或者几十口人的规模,大家共同服务着当地的餐饮市场,大多数属于撑不死也饿不着的状态。”

这样的市场状态,里面必然存在着机会。2015年1月,薛冰雷找到了他的2个合伙人。

薛冰雷坦言,最初曾走了一段弯路。公司一度把方向定位为餐饮会员,但随着产品的深入研发并和更多老板们深谈后,发现大多数餐饮从业者其实并不在意会员。“因为消费者的消费是随机的,消费者对某一餐厅的忠诚度其实不高,对应大多数餐饮老板而言,会员其实就是预售卡,锁定需求和回流现金。而大量的具有营销行为的会员其实是一种伪需求,大多数餐饮老板对会员是有心无力或者根本不相信的状态。”

但彼时,薛冰雷的创业公司朝这个方向已运作差不多半年,“越往后,我觉得会员这个市场其实不大,而且模式很重。”我觉得该及时止损,停止会员方向的研发,但是后续做什么,还没有看得很清楚。”当时是2015年9月份,三个合伙人,由于方向的转移,其中一人熬不住,也不理解,最终选择离开。

2015年底10月,他的创业公司迎来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客户,帮助一个小商业地产做商户流水数据监控。“其实当初我们并没重视流水监控这个方向,我们的原本会员产品的核心是通过小票数据分析餐厅的消费行为。都是小票分析,但是场景不同,虽然做了这个项目,也就几万块,没啥钱赚,但公司首先要活下去,所以我们也非常重视这个客户。”薛冰雷说。

借助这个项目,他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市场。“当时我们帮商业地产接入第一家客户的时候,我们看到了非常多你在办公室永远想象不到的事情,这个对我们后续的产品优化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比如“客户随便拔掉我们的设备怎么办?监控的数据断线了是否还能续传?续传的数据如何整理?商业地产对那些数据非常感兴趣,等等。

而且他们通过这款产品,更发现不少餐厅存在的一些异常行为,这个行为可能就是修改账单。比如1000元的单子,修改成500元,因为这个轨迹是可以跟踪的。“有可能是合理的修改,比如套餐、特价菜做赠送处理,但也有出现舞弊的可能性。这样一来,就能分析出餐饮店的修改记录情况,这会让老板的监控成本降低很多。

通过这个客户,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做小商户的餐饮数据分析。

他们给新的软件产品命名“单单计”,通过餐饮企业的小票来获得餐饮数据。“你的电脑只要能打印小票,我们就能提供相关的数据服务,甚至比他们的财务更了解企业。”

“当时试用的几个商家老板对产品非常有兴趣,而且我们真的帮老板抓到一些有问题的账单。这些老板对我们的评价是,产品挺好,但是用起来费劲,你们产品有手机版就好了,我们不太会用电脑。我们可以付费来购买你的这个产品。”

“餐饮老板都不用电脑,他们用手机,要匹配他们的需求。”薛冰雷说,当前我们的定位是餐饮老板助手,要让老板们觉得一机在手,可以掌控全局。

去年6月,是公司最难熬的时期。“一年多了,虽然有个产品原型,有差不多10来个商户在用。但前期的20万元也基本花完了,公司只剩下2人,原来的办公室也停止租用了,为了降低成本,我搬进了孵化器,另一个技术合伙人在家办公。差不多弹尽粮绝。”但薛冰雷坚信这个方向,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餐饮企业的信息化做得并不完善,线上进销存、财务、支付和点餐系统并未打通,面临着数据割裂的基本问题,甚至大多餐饮企业信息化尚未完成。我们就是要致力于打通这个环节。用产品做一个桥梁。”数据打通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薛冰雷认为老板助手的产品还不完善,离可以商用收费的阶段还差很远。

为了活下去,他奔走多地,去参加路演,去见投资人,谈想法,展示产品,但是大多数投资人看到产品后,只是表示再观察观察。他白天跑投资路演,晚上回来和另一个技术合伙人张宏俊联合讨论产品。

“当时投资人最多问的,是你这个产品有无成熟的案例?国外有无成功经验?我坦然说,没有,整个产品是我们自己从零开始研发出来的。大多数人听完后,就没有然后了。”有时候真想骂娘,我们没用任何人一分钱,自己做出的产品原型,也有客户试用,但是没人相信我们。那个时间真的挺绝望的。但是,我们依然要活下去。真的,只想活下去。

最终关键时刻,老婆又赞助了5万元。

任何一个产品,最好的投资人就是用户本身。关键要找到愿意为产品付费的人群。后来薛冰雷转变了思路,去寻找对餐饮数据有强烈需求的人群。

看短期效应,肯定不行,要看长远

很快,薛冰雷的公司迎来转机。

致力于餐饮金融服务的筷来财正在寻找第三方合作伙伴。“他们需要能帮助分析所投资企业数据的产品,在市场上找了不少方案,但是成本和效果都不太合适,我们的产品让他们眼前一亮。”

单单计对相关数据的获得,就为筷来财后续的风险把控与管理提供了大数据保障。他们可以用此来评估餐饮企业的信用,对交易数据进行实时监管。我们的系统并不排斥餐饮店安装的其他的收银系统,通过对收银小票的分析处理,我们可以复现监控商户的真实流水状况。 但比商业地产更复杂的是,筷来财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如何低成本快速接入客户门店,并且持续有效地获得数据,并从数据中挖掘客户门店的相关数据价值,这是单单计产品设计的一项核心指标。

而对单单计来说,通过快速获得大量真实的一线数据,他们可以更专注地提升产品本身。单单计这个产品随着接入数据量的不断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强。

两者一拍即合。公司开始有起色了,有了第一笔收入,他开始招人,主要是招负责实施运维工程师,“最多时一个月要装200多家。目前已经测试通过60家不同品牌餐饮软件。手机报表的研发也开始提到了日程上,手机报表功能日趋完善,”

2016年底,薛冰雷拿到了他的第一笔投资,目前核心团队也达到了7个人。 餐饮行业对资金的需求很大,开业,装修,采购,房租多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现金,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质,餐饮行业获得金融贷款的难度很高。我们希望通过单单计来打通餐企数据,用真实的数据来分析餐饮行业背后运行的规律,筛选出真正对资金有需求的餐饮企业,并用数据来解决金融行业关心的风控问题。用大数据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单单计希望一方面可以解决很多老板远程管理门店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交易数据的不断沉淀,可以链接金融公司对接餐饮企业提供短期信贷支持,这方面的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薛冰雷变得更忙了,每天很晚回家。妻子有点儿怨言,“她说非常后悔让我创业,因为投资回报率太低,3年投入的钱不说,没往家拿一分钱,最后连陪孩子玩的时间都没有了。”

虽然公司都在向好的方向转,但显然还远远没到盈利的阶段。“我跟妻子说,看短期效应,肯定不行。要看长远。我们做的是一个伟大的事业。”薛冰雷并不后悔创业这个决定。

在他选择离开的外企领域,有个天花板效应,就是上升空间。“我的一些老同事,十几年都还呆在那里,整个思维模式都是围绕这家公司的,若要转型,会很痛苦, 越到后面越尴尬。”

薛冰雷有个博士毕业的同学,读书的时候很刻苦,毕业后去了央企,日子过得似乎挺滋润,平时也没什么压力。“他看到我的事情,说很想出来试一吧,但想了又想还是没出来。在一种环境里呆久了,可能就丧失了狼性和斗志。”

薛冰雷并不是很看好当前很多外资企业的高管创业,“很多人吃不了苦。原来出入都是四、五星级酒店,现在让你住汉庭、如家,两人一间。这个落差是很大的。而且很多高管在外企做久了,需要底下有一帮人才能做事,你让他自己从零开始,自己去跑市场,跑税务,泡客户现场了解问题,可能就很难了。”

薛冰雷提到90后的空空狐项目,表示不解,“把投资人的5000万都烧光了。买好车,住好房,这哪是创业?”他也看到有些创业者,把公司包装编故事卖掉买了套房子。“明知道这个产品不可能长大,目的就是奔着让投资人接盘。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行为。如果是我,我不会做。就算你卖了个好价钱,但你在创投圈的名声已经臭掉了。若拿到别人投资,我不拿出点业绩,心里压力会很大,这可能就是我们70后创业者的不同。因为年龄原因,我们没有太多的试错机会,所以我们会比较稳健地把握公司发展方向。”

前方的路依然漫长。

“选择创业,我能控制和规划自己的路。如果在企业,相当于把命运交给了别人。”薛冰雷说,前段时间,妻子的公司已经历了调整,她开始感觉到了职业的压力,看似稳定的职业之路实则并不稳定。“她也开始理解我的坚持,看来我35岁做的决定还是对的。”
{{item.value}}({{item.name}})

{{item.name}}

颍上人才市场

顶部